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正式投产 巨湾技研加速缔造高端产能新标杆

来源:搜狐 时间:[2023-10-31 15:35:01]
2023年10月30日,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在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巨湾技研”)南沙总部基地建成投产。

该工厂是全球首家面向先进的超快充(10-15分钟)乃至极快充(5-10分钟,XFC)电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制造的专业工厂,具备领先的制造水平和技术能力。其投产是巨湾技研向上发展、决胜市场的新起点,同时也将进一步释放我国动力电池高端优质产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31030165006.jpg

 

超充时代开启,巨湾极快充电池赋能新能源汽车发展

随着全球新一轮低碳清洁能源革命的展开,新能源汽车增长进入快车道,充电的便捷性成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补能焦虑正在替代续航焦虑成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上涨的最大难关。超快充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普及最大的加速器和赋能器,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的焦点也是行业必然趋势之一。

 

微信图片_20231030165026.jpg

 

巨湾技研作为国内最早进入并且在XFC极速充电技术领域深耕的公司,怀揣科技创新、兴业报国的决心,旨在突破和解决行业最底层、最核心的技术,通过电芯材料体系与电池系统的体系化研发,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充电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极快充电(XFC)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并实现多款超充/极充电池产品的开发、量产和整车搭载应用,成为超快充电池领域的领军者,并跻身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

 

微信图片_20231030165149.jpg

 

目前,巨湾技研自主研发的动力电池,最大充电速度是现有普通电池的6倍,搭载车型获得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颁发的“最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世界纪录。为了更直观展示技术应用成果,官方在活动现场进行了超快充实时演示:在480kw充电功率下,巨湾极快充动力电池电量由32%达到83%,充电用时四分四十六秒。

自主建造、标准严苛,凸显“专、精、特、新、严”五大工艺技术亮点

此次投产的“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大道东涌段东侧巨湾南沙总部基地,于2022年5月启动建设,占地面积约18.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40亿元。主要功能包含超快/极快充电的电芯及PACK生产工厂、研发中心、试制试验中心及总部等职能。

 

微信图片_20231030165051.jpg

 

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作为面向XFC极速电芯与后续新型储能器件及其PACK集成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的“母工厂”,除电芯和PACK生产主体工厂外,项目还配套有较大规模的研发与设计中心、试制与试验中心等,全面建成后总产能为8GWh/年,目前已投入使用4Gwh。

巨湾技研凭借自主创新、科学严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对超快充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制定了高一致性标准,以确保各工序的设备都具备高精度和可靠性。

全球首个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具体包含“专、精、特、新、严”五大亮点:

 

微信图片_20231030165107.jpg

 

1、专用功能化电解液的注液与化成工艺,实现高倍率持续充电。

提升电极/电解液界面浸润度、降低离子传输的活化能垒,使电芯可高倍率持续充电并保持超长循环寿命。

2、高精度原材料混合工艺/匀浆工艺,保障电极片优异电化学、热力学特性

多组分高精度上料系统保证精确的超充电极配方,结合原材料预混系统及高速匀浆系统,令制备的电极片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热力学特性,保证电芯可高倍率持续充电保持循环寿命与能量密度。

3、特制超宽极耳焊接,有效降低极速充电时的电阻及温升

超充电池采用不同于普通电池的超宽极耳设计,使用具有更大焊接面积、更深熔池深度的新颖焊接工艺,从而实现快速、大量的电子传输,有效降低极速充电时的电阻及温升,并保证电池在震动等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4、多层涂布/辊压创新工艺,实现高能密、长寿命、低成本极快充电

多层涂覆技术结合优化后的电极材料体系,能够大幅提升载流子传输和电化学反应速度,有效避免超充析锂,实现电芯在高能密、长寿命、低成本条件下的极快充电。

5、严格的湿度/洁净度,确保超充电池产品的一致性及超高安全

严苛的环境湿度及洁净度控制,达到了超充电芯体系敏感型原材料稳定性的要求,确保所制备极快充电电芯的产品质量。同时工厂设计了高于行业的环境标准,结合先进制造工艺、高精度的生产过程控制,确保超充电池产品的一致性及超高安全性。

今天,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在巨湾技研南沙总部基地建成投产,标志着巨湾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超快充/极快充动力电池规模化量产的企业。随着超快/极快充电时代的到来,巨湾技研会长期坚定地以引领者的姿态和担当,让消费者获得新能源汽车“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等更好的体验,助推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普及和“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特别关注